您现在的位置:中考郑州站 > 中招备考 > 考点分析 > 正文
来源:郑州中考网整理 2012-10-19 10:25:21
(三)古诗文阅读
命题意图:古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内外文言文的理解、掌握情况,今年比较阅读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与《资治通鉴·周纪一》选段,从常用实词、翻译、文章理解等角度考查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古诗阅读考查的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考查两个角度:一是思想情感,一是赏析修辞。
考生答题情况:满分14分,平均分8.44分,失分较多的有第17、20、22题。
典型试题1:
1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蔽甚矣
答案:(1)土地方圆(土地纵横) (2)受蒙蔽 (意思对即可。一小题1分,共2分)
考情分析:平均分1.17,难度0.59。 “地方”意在对古今异义词进行考查,部分学生因对“地方”解释不全面而失分。“蔽”在这里表被动,暗含着对词类活用现象进行考查。凡回答“受蒙蔽、被蒙蔽、因受蒙蔽而不明”均是正确的。此问学生答题情况较好。
典型试题2:
20.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4分)
答案: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②齐威王虚心纳谏。③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④齐威
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意思对即可。一条1分,共4分)
考情分析:平均分1.75,难度0.44。题目意在考查对课内外文言文的理解与联系,要求“分条概括”齐国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共有四点,有一定难度。部分学生思路不够开阔,总结不够全面;或者答案凌乱无条理。
典型试题3:
2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
答案: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意思对即可。修辞方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共3分)
考情分析:平均分1.62,难度0.54。赏析修辞出错较多,主要是分析不够深入、全面,未很好的结合古诗的具体内容,或者前后分析不一致,比喻、对偶混在一起。
(四)作文
命题意图: 今年作文命题依然采用了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二选一的形式。命题作文“同在一个屋檐下”,这个题目比较“含蓄”,其实暗含着比喻,需要从字面和深层的不同层面加以注意。“屋檐”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屋檐,在文章中是故事发生的地点;还可以比喻同一个环境、条件状况等,如共同的地球、共同生活的家园、学校等。这个题目体现的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或者两个以上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相互之间的联系,可以是共同承担、共同分享,也可以是共同面对的冲突、矛盾等。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材料作文,要表现的是“梦想”和“行动”之间的关系,二者相辅,缺一不可。其中“梦想”可以理解为“理想、计划、目标”等;“砖头”喻为“行动、做法、行为或成功的条件如勤奋、乐观、坚强、持之以恒等。两个题目,一个重在记叙、一个叙议均可,均体现了充满宽容、理解精神的社会和谐的追求,也体现着为梦想积极进取的时代潮流,主要关注培养学生的记叙能力,同时也兼顾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熏陶,体现”人人有话说,人人说真话“的作文命题指导思想。
考生答题情况:满分50分,平均分40.35,难度0.81。”同在一个屋檐下“这个题目因为它在体裁上更适宜写记叙文,有60%的学生选择了它。而且大多数学生是记叙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写”妈妈的关怀“”同学之间的交流“,流露出对家庭、对学校的怀恋,真实可感。有少数学生选择了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很有创意和思考。比如面对社会中的冷漠现象、道德缺失问题,很多学生选取了”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等与”小悦悦“”食品安全“等事件对比,体现出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关于”梦想“和”行动“的材料作文,学生基本能把握材料寓意,正确立意。在体裁上多数学生选择了议论文,论据材料选择上能围绕论点进行,比如贝多芬、林肯、司马迁、李时珍、刘伟、林书豪等为理想而奋斗的例子多为学生采用,也有学生能从自己或者身边人身上发生的事情作为论据进行论述。论证过程相对来说比较明晰,特别是一些学生采用正反对比的方法,都值得肯定。
存在的问题:1.内容空洞。记叙文不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展示,而是反复说”同学之间要怎样“,但没有实在的内容。议论文则是论据单薄,让人感觉学生阅读面狭窄、积累量的不足。2.中心不明确。记叙文重点不在于表现事件,而在于写人上,变成了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没有反应出”相互“或”同“的概念来,游离了主题。3. 有一些宿构现象,如在文章的前、中、后点到”同一屋檐下“,但整篇文章跟主题并没有任何联系。4. 行文缺乏整体构思,写到哪里算哪里,书写潦草、别字频出等问题。
典型试题:略。
小编推荐:
2018年郑州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政治 | 历史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