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考郑州站 > 中招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来源:网络 作者:中考网整理 2017-02-08 18:29:30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日本为摆脱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于1931年9月18日夜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的侵略,当时的东北防军总司令张学良按蒋介石的旨意命令部队不予抵抗(这就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2、“一·二八”事变:日本于1932年1月28日又突然进攻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
3、伪满洲国的建立: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二、西安事变
1、背景:随着日本加紧侵略,中华民族面临更加严重的危机,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1935年,北平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他们高呼的口号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从而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3、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最后,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意义(作用):这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着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卢沟桥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
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间,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进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它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准备抗日。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这表明国共两党实现了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① 提出: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上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 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 最后形成: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四、南京大屠杀、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
1、南京大屠杀:1937年底,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后,屠杀中国居民和土兵30多万人。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对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美化侵华战争,你有何看法?)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与日军在台儿庄(山东)展开激战,最后日军大败溃逃,这就是台儿庄战役,共消灭日军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1938年底开始,日本侵略军集中大部分兵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企图一举消灭根据地。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敌人的据点。它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八路军)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今年已经66周年)
1、战略反攻: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的失败已成定局。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节节败退。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本土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红军进攻东北的日军;中国抗日战争转入了大反攻。
2、中共七大的召开: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中心任务是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意义: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抗战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递交投降书。八年抗战(1937年7月―1945年8月)取得最终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归祖国(台湾是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被日割占的)。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指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6、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启示?
2018年郑州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物理 | 化学 | 政治 | 历史 |
2023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百万名校真题直接下载!>>点击查看